肾性骨营养不良有哪些并发症

肾性骨营养不良可能引发骨质疏松、骨折、骨骼畸形、血管钙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脏病导致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需通过药物干预和定期监测控制病情进展。
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会导致骨质疏松。慢性肾脏病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活性维生素D合成不足,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药物调节钙磷代谢,同时限制高磷饮食。
骨质疏松和骨骼强度下降使患者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和腕部。骨折风险随肾功能恶化而增加,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需通过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吸收,配合康复训练改善骨质量。定期骨密度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骨折风险。
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迟缓、骨骺滑脱或长骨弯曲等骨骼畸形。这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的纤维性骨炎有关。治疗需使用西那卡塞片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严重者需手术矫正。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身高、骨龄及血钙磷指标。
钙磷代谢紊乱可导致血管中层钙盐沉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表现为冠状动脉、主动脉等大血管钙化,可能引发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使用非含钙磷结合剂如司维拉姆片控制血磷,配合适度有氧运动可延缓血管病变进展。
低钙血症和维生素D缺乏刺激甲状旁腺过度增生,导致骨吸收加剧和异位钙化。患者可能出现骨痛、肌无力及皮肤瘙痒。治疗需使用骨化三醇胶丸调节钙磷代谢,严重甲状旁腺增生需考虑甲状旁腺切除术。
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需坚持低磷饮食,限制奶制品、坚果等高磷食物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每周进行3-5次适度负重运动如步行或太极拳,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每6-12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查。出现持续骨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