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炎症

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C-反应蛋白与炎症的关系主要有感染性炎症、组织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促使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细菌性肺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通常较细菌感染轻。医生可能根据C-反应蛋白水平辅助判断感染类型,指导抗生素使用。
创伤、手术、烧伤等导致组织损伤时,受损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刺激C-反应蛋白合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损伤后,C-反应蛋白可在6-8小时内升高。监测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组织损伤程度和修复进程。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慢性炎症,C-反应蛋白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关节肿胀、晨僵,C-反应蛋白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医生可能通过定期检测C-反应蛋白评估治疗效果。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存在慢性低度炎症,C-反应蛋白轻度持续升高可能提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与斑块不稳定性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用于心血管风险评估,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某些肿瘤细胞可分泌炎症因子,刺激C-反应蛋白合成。淋巴瘤、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出现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肿瘤相关C-反应蛋白升高通常伴随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C-反应蛋白不能作为肿瘤诊断指标,但可辅助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监测C-反应蛋白有助于评估炎症程度和治疗效果,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减少慢性炎症发生。出现持续不明原因C-反应蛋白升高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