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姜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关键词: #中药

中药泡姜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化痰、活血通络等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湿痹痛等症状的辅助治疗。泡姜是将生姜切片或捣碎后,用黄酒、米醋或特定中药液浸泡制成,其功效与生姜相似但作用更温和持久。

1、温中散寒

泡姜中的姜辣素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因寒凉导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可用泡姜配伍红糖水煎服用。风寒感冒初期出现恶寒无汗时,泡姜水代茶饮可发汗解表。需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避免加重口干咽痛。

2、止呕化痰

泡姜的姜烯酚成分能抑制胃肠逆蠕动,缓解妊娠呕吐、晕车晕船等恶心症状。寒痰咳嗽者可用泡姜与紫苏叶煎服,帮助稀释痰液。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少量服用泡姜水,有助于减少痰量。胃溃疡急性期应禁用,防止刺激胃黏膜。

3、活血通络

泡姜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改善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泡姜酒外擦患处,配合桂枝、当归等中药内服。泡姜中的姜黄素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软组织损伤后的肿胀。出血性疾病患者需避免大量使用。

4、抗菌消炎

泡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民间常用泡姜水漱口治疗牙周炎,或外敷处理轻微皮肤感染。泡姜与金银花、连翘配伍可增强抗菌效果。开放性伤口不宜直接接触泡姜,可能引起刺痛。

5、调节免疫

泡姜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体虚易感冒人群可定期饮用泡姜枣茶,但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0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避免诱发免疫过度反应。

使用中药泡姜时需根据体质调整剂量,阴虚内热者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将泡姜与陈皮、大枣等配伍使用以中和燥性。日常保存应置于阴凉处密封,出现霉变立即丢弃。服用西药期间需间隔2小时以上再食用泡姜,防止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