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甘颗粒药物组成

小儿麻甘颗粒主要由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紫苏子、葶苈子、莱菔子、瓜蒌子、牛黄等中药组成。该药物具有宣肺平喘、清热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或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
麻黄为君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含有的麻黄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该成分针对外感风寒或风热初期出现的咳嗽气喘效果显著,但需注意高血压患儿慎用。
苦杏仁与麻黄配伍可增强止咳平喘效果,其含有的苦杏仁苷经水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枢。该成分对痰多黏稠不易咳出的症状有改善作用,但需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毒性反应。
石膏为清热要药,能清泄肺胃实热。与麻黄配伍形成"辛凉解表"组合,针对小儿外感化热出现的发热、口渴、痰黄等症状具有协同作用。煅石膏还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甘草具有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其所含甘草酸能促进咽喉及支气管分泌,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同时可缓解其他药物的刺激性,延长药效持续时间,但长期使用需警惕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牛黄作为佐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定惊的功效。对于痰热壅盛引起的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现代研究显示其胆红素成分具有抗炎、镇静效果,但虚寒体质患儿不宜使用。
使用小儿麻甘颗粒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食物,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应停药就医。该药物不宜与中枢性镇咳药联用,糖尿病患儿需注意颗粒剂中的含糖量。家长需严格按说明书剂量用温开水冲服,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服药后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及痰液性状变化,配合拍背排痰等物理疗法可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