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如何加强营养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优质蛋白、增加维生素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等方式加强营养。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需针对性补充营养素以改善身体状况。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减少高纤维、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加重肠道负担。优先选择低渣饮食,如精制米面、嫩叶蔬菜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急性发作期可暂时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缓解期逐步过渡至软食。
选择易吸收的动物蛋白如鱼肉、鸡胸肉、蛋清等,每日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1.5克。可适量饮用低乳糖牛奶或酸奶,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舒化奶。植物蛋白可选用嫩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但急性期需控制豆类摄入量。
重点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D和铁元素,可通过复合维生素制剂或食物补充。深色蔬菜需焯水后食用,水果选择去皮苹果、香蕉等低纤维品种。若存在贫血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和叶酸。
采用细软、糊状食物如米粥、烂面条、土豆泥等,避免粗硬食材刺激肠黏膜。坚果、种子类食物需研磨后食用,肉类应剁碎或制成肉糜。可适量添加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健康脂肪,但需控制单次摄入量。
每日可分5-6餐进食,每餐控制在200-300克左右,减轻肠道消化负担。餐间可补充营养配方粉或肠内营养制剂,夜间加餐可选择藕粉、米糊等低刺激食物。进食时需细嚼慢咽,餐后保持30分钟坐位休息。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管理需个体化调整,建议定期监测体重、血红蛋白等指标。急性发作期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医学营养补充剂,缓解期可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若出现持续体重下降或营养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肠内营养支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