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控制血糖

老年人控制血糖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规律监测、合理用药、心理调节等方式实现。血糖异常可能与遗传、肥胖、胰岛素抵抗、胰腺功能减退、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绿叶蔬菜,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油炸食品。可适量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豆类及坚果类食物,延缓糖分吸收。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游泳等,运动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防低血糖。避免空腹运动,建议餐后1小时开始活动。阻抗训练每周2-3次,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波动规律。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长期控制水平。监测同时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帮助识别影响因素。出现头晕、心悸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检测并处理。
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胰岛素注射需掌握正确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注意药物与饮食的时间配合,如α-糖苷酶抑制剂需与第一口饭同服。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疾病焦虑,参加糖尿病互助小组获得社会支持。家属应避免过度管控引发逆反心理。培养书法、园艺等舒缓爱好转移注意力。出现情绪持续低落需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老年人控糖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影响激素分泌。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每季度进行眼底检查。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标注用药信息和紧急联系人。定期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轻信偏方或保健品替代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