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重吸收作用如果毁坏有什么影响

肾的重吸收作用毁坏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物质流失及代谢废物蓄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可能由遗传性肾小管疾病、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病、重金属中毒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多尿、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时,钠、钾、氯等电解质无法被有效回收。近端小管功能障碍会导致碳酸氢盐大量流失,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远端小管损伤则可能造成钾离子排泄异常,出现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需通过静脉补液或口服电解质补充剂纠正。
近端小管重吸收障碍会使葡萄糖、氨基酸、磷酸盐等物质随尿液排出。范可尼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肾性糖尿、低磷血症,导致骨软化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胶丸,或使用磷酸盐合剂维持血磷水平。
髓袢升支粗段功能受损时,尿液浓缩能力下降,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排泄减少。患者可能出现氮质血症伴多尿、夜尿增多,严重时进展为尿毒症。这种情况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远端肾小管损伤会影响氢离子和铵盐的排泄,导致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障碍、肾结石、低钾性麻痹等症状。治疗需长期口服枸橼酸钾颗粒或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同时补充钾剂如氯化钾缓释片。
长期重吸收功能障碍可能引发肾性骨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血管钙化等并发症,需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必要时使用西那卡塞片等药物控制甲状旁腺功能。
日常需严格控制每日水分摄入量,监测24小时尿量及体重变化。饮食应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原则,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汁等。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尿常规,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遗传性疾病患者需进行家系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