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怎么治疗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股骨干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骨牵引、切开复位内固定、髓内钉固定、功能锻炼等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应力性骨折、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儿童青枝骨折。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线片确认对位情况。固定期间需观察肢体末梢血运,防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外固定通常需要维持6-8周,期间可配合物理治疗预防肌肉萎缩。
适用于严重移位或粉碎性骨折的临时固定。通过克氏针穿过骨骼远端,配合牵引装置维持骨折端对位。牵引重量需根据患者体重和骨折类型调整,通常需要维持2-3周。牵引期间需定期检查针道情况,预防感染。骨牵引可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或作为老年患者的最终治疗方式。
适用于大多数成人股骨干骨折。通过手术暴露骨折端,解剖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手术可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和力学稳定性,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需预防深静脉血栓,逐步进行负重训练。内固定物通常需要1-2年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取出。
适用于股骨中段及远端骨折。通过髓腔内植入带锁钉的髓内钉,提供轴向稳定性。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的优点。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床上功能锻炼,6-8周后逐步部分负重。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术式,尤其适合多段骨折。
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预防萎缩,中期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逐步增加负重练习。可配合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康复计划需根据骨折类型和治疗方式个体化制定,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
股骨干骨折患者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康复期间避免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减轻骨骼负担。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出现异常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就医。完全康复通常需要3-6个月,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