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心脏起搏器的害处

安装心脏起搏器可能存在手术相关风险、设备并发症及长期生活调整需求,但总体利大于弊。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潜在问题主要有感染、电极移位、设备故障、静脉血栓形成、活动受限等。
术后可能发生囊袋感染或心内膜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或持续发热。感染可能与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术后护理不当有关。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等抗生素,严重时需取出起搏器。
电极脱位多发生于术后1-3天,可能导致起搏失灵或肌肉抽搐。与剧烈活动、体位突变相关。需通过X线确认位置,必要时行电极复位术。术后1个月内应避免大幅度上肢运动。
电池耗竭或电路异常可能引起起搏中断,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需定期程控检测,电池寿命一般为5-15年。突发故障时需紧急就医,备用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
导线长期刺激血管可能引发锁骨下静脉血栓,表现为上肢肿胀。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利伐沙班片抗凝。血栓高风险患者术前需评估血管条件。
需避免接触强磁场设备如MRI、电磁炉,部分职业如电焊工需调整岗位。运动时需控制心率上限,游泳等水下活动前需确认囊袋愈合情况。
植入后应每日检查切口情况,保持干燥清洁;规律随访程控,建议每3-6个月检测起搏器功能;避免突然扭转躯干或提重物;外出携带起搏器识别卡。若出现心悸加重、持续低血压或设备警报声,需立即就医。合理使用心脏起搏器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