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有哪些症状

心脏病常见的症状主要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疲劳、头晕等。心脏病可能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晕厥、下肢水肿等症状。
胸痛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或下颌。胸痛可能与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有关。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心绞痛则多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心肌梗死时胸痛更为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有冷汗、恶心等症状。治疗胸痛可使用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呼吸困难在心脏病患者中较为常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左心衰竭可引起肺水肿,右心衰竭则可能导致体循环淤血。呼吸困难可能伴随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改善呼吸困难可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并控制饮水量。
心悸是指自觉心跳异常,可能感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均可引起心悸。房颤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增加脑卒中风险。室性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心悸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治疗心悸可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心电图检查确诊后使用。
心脏病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轻微活动即感疲倦。心力衰竭时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供血不足。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可加重疲劳症状。疲劳可能伴随食欲减退、体重变化等表现。改善疲劳需治疗基础心脏病,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依那普利片等,同时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支持。
头晕在心脏病中多由脑供血不足引起,可能伴随黑矇或短暂意识丧失。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或室速可导致心输出量骤降。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也可引起头晕。头晕发作时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治疗头晕需针对病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注射液,严重者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
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遵医嘱按时服药。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严重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运动强度需根据心功能评估确定。日常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