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叫什么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中医中通常称为心悸、怔忡或胸痹,属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或痰瘀阻滞等证型范畴。
心悸是中医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常见称谓,多因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或情志不畅导致。患者常表现为心慌不安、胸闷气短,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中医治疗以养心安神为主,可选用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方剂调理,配合针灸内关、神门等穴位。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刺激。
怔忡指心跳剧烈、自觉心动不安的症状,多与阴虚火旺或心脾两虚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心跳加速伴焦虑恐惧感。中医常用黄连阿胶汤、甘麦大枣汤等滋阴降火,严重者可配合朱砂安神丸。需注意此类症状与器质性心脏病鉴别,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胸痹强调胸闷胸痛的表现,属于气血瘀滞型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认为肝气郁结、痰浊闭阻是主要病机,表现为胸胁胀痛、呼吸不畅。治疗以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半夏汤等理气化痰为主,可配合檀香、降香等芳香开窍药物。患者应保持适度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部分心脏神经官能症被归为郁证范畴,与长期情志抑郁相关。除心前区不适外,多伴有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中医采用逍遥散、越鞠丸等疏肝解郁方剂,配合情志调节。这类患者需特别注意心理疏导,避免过度依赖药物缓解症状。
久病不愈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可能发展为虚劳,属心脾肾俱虚证型。表现为持续乏力、心悸怔忡伴腰膝酸软。治疗需用生脉饮、右归丸等补益类方剂长期调理,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培元固本。日常需规律作息,适当食用山药、龙眼肉等药食同源之品。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不同证型用药差异显著。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至少1-3个月的规范调理,期间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若出现持续胸痛、晕厥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