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和中风的区别是什么

关键词: #中风
关键词: #中风
脑卒中与中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脑卒中是医学术语,中风为民间俗称。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脑卒中是规范医学术语,涵盖所有急性脑血管事件,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中风是传统医学和民间对突发性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症状的统称,缺乏病理机制特异性。在医学文献和临床诊断中优先使用脑卒中表述。
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大部分,由血栓或栓塞导致脑血管闭塞引发。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与高血压、血管畸形相关。中风在传统分类中未明确区分缺血或出血类型。
现代医学通过CT或MRI影像确诊脑卒中类型,缺血性病灶在CT上早期可能不显影,需MRI弥散加权成像确认。中风诊断依赖症状描述,常见突发偏瘫、口角歪斜等表现,但无法区分病理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需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常用阿替普酶注射液。出血性脑卒中需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传统中风治疗多采用针灸、中药等对症处理。
脑卒中预后与NIHSS评分、梗死体积相关,出血量大于30ml者死亡率显著增高。中风预后评估缺乏量化标准,多依据症状改善程度判断。两者均需早期康复介入,但脑卒中具有更规范的预后评估体系。
预防脑卒中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康复期患者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