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怎么办

开放性骨折可通过彻底清创、骨折复位固定、预防感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开放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局部感染、重复应力等因素引起。
开放性骨折需立即进行伤口清创处理,清除污染组织和异物,降低感染风险。清创范围应包括所有失活组织,必要时进行脉冲冲洗。清创后需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伤口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外固定支架、髓内钉或钢板螺钉等固定方式。稳定性固定有助于软组织修复和早期功能锻炼。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可能需分期手术,先外固定后改为内固定。固定不当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导致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需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和细菌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严重污染伤口可能需要联合用药,疗程通常持续至伤口闭合后。感染控制不佳可能发展为慢性骨髓炎。
固定稳定后应尽早开始被动关节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锻炼。康复训练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物理治疗可帮助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康复不及时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
术后需定期拍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监测是否有内固定失效或感染迹象。复查频率根据骨折严重程度而定,通常2-4周一次。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长期随访有助于发现迟发性并发症。
开放性骨折患者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力撞击。饮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鸡蛋、鱼肉等,有助于骨折愈合。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如出现发热、伤口渗液、疼痛加剧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