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穿孔原因是什么?

急性阑尾炎穿孔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力下降、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穿孔后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发热、腹膜刺激征等症状,需紧急手术治疗。
粪石、淋巴滤泡增生或异物阻塞阑尾管腔是常见诱因。管腔压力升高导致黏膜缺血坏死,细菌穿透肠壁引发穿孔。发病时腹痛从脐周转移至右下腹,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治疗需手术切除阑尾,可选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或开腹手术,术后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预防感染。
肠道菌群失衡时,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侵袭阑尾壁全层。感染引发化脓性炎症,组织坏死溶解后形成穿孔。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控制感染,并行穿孔修补术。术后需监测血常规及炎症指标变化。
阑尾系膜扭转或血管栓塞可造成血供中断。缺血6-12小时即可导致阑尾壁全层坏死穿孔,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查体可见板状腹和反跳痛。紧急手术中需清除腹腔脓液,术后补充电解质溶液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基础疾病患者,炎症反应能力减弱易发生隐匿性穿孔。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但CT可见游离气体和腹腔积液。除阑尾切除外,需控制原发病,如调整胰岛素注射液用量,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阑尾过长、位置变异或先天性狭窄等解剖因素,会延缓炎症早期发现。这类穿孔多发生于阑尾根部,易形成局限性脓肿。术前需超声定位,术中注意保护邻近器官。可选用头孢曲松钠粉针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
预防急性阑尾炎穿孔需警惕持续右下腹痛伴发热症状,避免暴饮暴食和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恢复情况,出现腹胀、切口红肿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