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粥样硬化是什么意思

血管粥样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内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血管壁增厚和弹性下降的慢性病变,属于动脉硬化最常见类型,可能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侵入血管内膜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逐渐堆积成脂质核心。这一过程与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早期可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增加有氧运动延缓进展。
血管内皮损伤后释放炎症因子,吸引单核细胞迁移至内膜,转化为巨噬细胞并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加速斑块形成。长期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会持续激活炎症通路,需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并严格戒烟。
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增生,与胶原纤维共同构成覆盖脂质核心的纤维帽。糖尿病患者的糖基化终产物会削弱纤维帽稳定性,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必要时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纤维帽变薄破裂后,暴露的脂质核心触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以及硝酸甘油注射液扩张血管。
长期病变导致血管壁胶原沉积、钙化,管腔进行性狭窄。严重颈动脉狭窄超过70%时,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术后需长期服用匹伐他汀钙片维持治疗。
血管粥样硬化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蔬菜水果不少于400克,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已确诊冠心病者需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出现持续胸痛立即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血管痉挛,合并糖尿病患者需特别重视足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