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让做骨穿是怀疑什么

医生建议做骨髓穿刺通常怀疑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转移或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骨髓穿刺主要用于诊断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也可用于排查不明原因发热或血常规异常。
骨髓穿刺是诊断血液病的关键手段。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可见原始细胞异常增殖,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出现病态造血现象。多发性骨髓瘤通过穿刺可发现浆细胞克隆性增生。这些疾病常伴随贫血、出血或感染症状,需结合流式细胞术、染色体分析等进一步确诊。
某些特殊感染需通过骨髓培养明确病原体。伤寒、布鲁氏菌病、结核等可引起长期发热,外周血检查可能无特异性发现。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尤其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骨髓涂片中发现疟原虫或利什曼原虫可直接确诊寄生虫感染。
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实体瘤可能转移至骨髓。穿刺可见成簇分布的肿瘤细胞,常伴有骨痛、病理性骨折或高钙血症。免疫组化染色可鉴别肿瘤来源。骨髓活检能提高检出率,对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价值。
不明原因血细胞减少需评估骨髓造血功能。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见巨幼样变红细胞前体细胞。骨髓纤维化患者穿刺常干抽,需结合病理检查。某些遗传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骨髓象呈现特征性红细胞增生表现。
组织细胞增生症、嗜血细胞综合征等罕见病需骨髓检查确诊。骨髓中可见异常组织细胞浸润或噬血现象。部分代谢性疾病如戈谢病,骨髓涂片发现特征性戈谢细胞有助于诊断。这些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常需多学科协作明确病因。
骨髓穿刺是安全的常规操作,术后需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避免出血。检查前无需空腹,但应告知医生用药史和过敏史。穿刺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部分病例可能需重复穿刺或骨髓活检。发现异常应及时血液科就诊,避免自行解读报告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