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扁桃体白色膜状物

EB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白色膜状物通常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可能伴有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后需警惕脾肿大等并发症。
EB病毒直接侵袭扁桃体上皮细胞会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白色伪膜。这种膜状物由坏死细胞、纤维蛋白和炎性渗出物组成,常见于扁桃体隐窝。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局部清洁。
病毒感染后易继发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加重伪膜形成。患者可能出现扁桃体化脓、持续高热等症状。需通过咽拭子培养确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EB病毒激活T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引发全身免疫应答。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会出现淋巴细胞浸润,表现为白色膜状增生。这种情况需监测肝功能,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重症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合并扁桃体角化症,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形成白色斑块。与EB病毒感染无关但容易混淆,需病理活检鉴别。若无明显症状可不处理,严重者考虑扁桃体切除术,术后使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并发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可刮除的乳白色假膜。需停用广谱抗生素,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或氟康唑胶囊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B2片改善口腔黏膜修复。
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温盐水漱口多次。饮食选择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隔离个人餐具,患病期间禁止亲吻等唾液接触行为。恢复期须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脾区疼痛等并发症。若伪膜持续扩大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