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是什么病理原因导致的呢

肠扭转主要由肠系膜过长、肠道蠕动异常、腹腔粘连、先天性解剖异常、肠道肿瘤等因素引起。肠扭转是指肠管及其系膜沿肠系膜轴发生扭转,导致肠腔梗阻和血供障碍,可能引发剧烈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
肠系膜过长是肠扭转的常见解剖学基础,过长的肠系膜使肠管活动度增加,容易发生旋转。这种情况多见于乙状结肠和盲肠,患者可能表现为突发脐周绞痛伴停止排气。临床需紧急通过CT或腹部平片确诊,严重者需手术复位固定。
肠道蠕动节律紊乱可能导致肠袢异常旋转,常见于暴饮暴食后或肠道感染时。异常蠕动会使某段肠管过度充盈成为扭转支点,伴随肠鸣音亢进或消失。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
既往腹部手术或腹膜炎形成的粘连索带可固定部分肠管,其余肠段围绕粘连点扭转。这类患者多有手术史,腹痛呈持续性加剧。需手术松解粘连并行肠排列术,术后可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
中肠旋转不良等先天畸形使肠系膜根部附着不全,新生儿期即可发生肠扭转。表现为胆汁性呕吐和血便,腹部X线显示双泡征。确诊后急诊行Ladd手术,术后需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
肠道息肉或肿瘤可能成为扭转的力学支点,多见于老年患者。伴随体重下降和便血症状,肠镜检查可发现占位。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术后根据病理选择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
预防肠扭转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餐后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需定期复查,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开始逐步过渡,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功能恢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