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走后肚子隐隐作痛

月经走后肚子隐隐作痛可能与生理性盆腔充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或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建议观察症状持续时间及伴随表现,必要时就医排查。
月经结束后子宫及盆腔血管仍处于轻度充血状态,可能持续1-2天出现隐痛,通常无其他不适。可通过热敷下腹部、避免剧烈运动缓解,无须特殊处理。若疼痛超过3天或加重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异位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同样会出血刺激周围组织,表现为经后持续性下腹隐痛,可能伴随性交痛、排便痛。确诊需结合超声检查,治疗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
细菌感染引发的盆腔炎症在月经期后易复发,疼痛多为双侧下腹坠胀感,可能伴有异常分泌物或发热。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肟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急性发作期建议卧床休息。
黄体囊肿或病理性囊肿在月经后期可能因扭转或破裂导致隐痛,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性质。较小囊肿可观察,较大囊肿需服用桂枝茯苓胶囊或行腹腔镜剥除术。
月经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肠蠕动,表现为脐周隐痛伴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可尝试腹部按摩、饮用姜茶调节,症状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
建议经后避免生冷辛辣饮食,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出现阴道异常出血或发热,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血常规等检查。日常保持会阴清洁,经期后3天内避免游泳及盆浴,适度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有助于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