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喉炎发热

儿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关键词: #疱疹 #儿童

儿童疱疹性咽喉炎发热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咽峡部疱疹、高热、拒食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配合利巴韦林颗粒或开喉剑喷雾剂抗病毒治疗。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1、退热处理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两种药物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过度包裹衣物,适当补充水分。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若发热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热性惊厥应立即就医。

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颗粒可抑制病毒RNA合成,适用于肠道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开喉剑喷雾剂含八爪金龙等中药成分,能缓解咽喉肿痛并抑制病毒复制。两者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免疫抑制剂联用。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婴幼儿需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

3、局部护理

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康复新液含漱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减轻疱疹破溃后的疼痛感。可配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涂,其含有的冰片成分能缓解黏膜灼热感。避免进食过热、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药物轻柔涂抹患处,注意操作时避免损伤黏膜。

4、并发症监测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脑膜炎症状如持续呕吐、颈项强直,或心肌炎表现如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病毒血症或继发细菌感染,需立即进行血常规及心肌酶谱检查。重症病例可能需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住院监护,特别是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风险更高。

5、预防传播

患儿餐具需煮沸消毒,粪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触患儿后需用流动水洗手。恢复期可能排出病毒2-4周,托幼机构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尚无特效疫苗情况下,增强体质和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4-26℃。给予米汤、藕粉等温凉流食,少量多次补充电解质水。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后及时更换。体温骤升时可进行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家长需记录每日体温曲线和进食量,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