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脑膜脑炎

儿童病毒性脑膜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和脑实质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病毒性脑膜脑炎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测等方式确诊,治疗需及时就医,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
病毒性脑膜脑炎确诊后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等,针对单纯疱疹病毒等特定病原体有效。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部分患儿可能需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病毒性脑膜脑炎常伴随颅内压增高,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等脱水降颅压药物。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或亚低温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瞳孔变化、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防止脑疝形成。
针对高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频繁呕吐患儿需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惊厥发作时给予地西泮注射液或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控制症状。
病毒性脑膜脑炎恢复期可辅以营养神经药物,如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鼠神经生长因子等促进神经修复。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认知障碍,需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
病毒性脑膜脑炎可能遗留癫痫、智力障碍等后遗症,需长期随访。急性期应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定期翻身拍背,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恢复期注意观察患儿行为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
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恢复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及肢体活动,定期复查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相关疫苗可预防部分病毒性脑炎。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