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辨别是不是白内障

眼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白内障可通过视力模糊、色觉改变、眩光敏感、单眼复视、晶状体混浊等症状辨别。白内障通常由年龄增长、外伤、糖尿病、长期紫外线照射、遗传等因素引起。

1、视力模糊

白内障早期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看东西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患者可能频繁更换眼镜但无法改善,尤其在强光下视力更差。这与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透光性下降有关。若确诊为白内障,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延缓进展,严重时需行超声乳化手术。

2、色觉改变

患者常感觉颜色变淡或发黄,尤其难以区分蓝色和紫色。晶状体变黄褐色会过滤短波长光线,导致色觉异常。这种改变往往缓慢发生,容易被忽视。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更明显的色觉偏差。确诊后可通过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恢复色觉。

3、眩光敏感

患者在夜间面对车灯或强光时会出现明显光晕、星芒现象,白天也可能畏光。晶状体混浊导致光线散射是主要原因。核性白内障患者此症状更突出。建议避免强光直射,佩戴防蓝光眼镜可能缓解症状,最终仍需手术根治。

4、单眼复视

单眼视物时出现重影是皮质性白内障的典型表现。晶状体皮质出现楔形混浊,导致光线折射紊乱。与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复视不同,遮盖健眼后症状仍存在。早期可使用氨碘肽滴眼液控制发展,成熟期需手术治疗。

5、晶状体混浊

通过裂隙灯检查可见晶状体呈现白色、棕色或琥珀色混浊,这是确诊的金标准。后囊下白内障早期即可明显影响视力,而核性白内障发展较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眼部外伤可能加速混浊。医生会根据混浊类型选择超声乳化或囊外摘除术。

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科检查,户外活动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控制血糖和血压有助于延缓白内障进展。若出现突然视力下降、眼红眼痛需立即就医,可能与并发症有关。术后患者应按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预防感染,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