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梗阻怎么治疗方法

儿科编辑 医语暖心
0次浏览

关键词: #肠梗阻

婴儿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药物治疗、灌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婴儿肠梗阻通常由先天性畸形、肠套叠、肠扭转、胎粪性肠梗阻、肠道炎症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婴儿肠梗阻后需立即禁食,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胃肠道内积气和积液,缓解腹胀和呕吐症状。胃肠减压能降低肠腔内压力,避免肠壁血液循环进一步受损。操作时需注意导管插入深度和固定方式,防止误吸或导管脱落。

2、静脉补液

肠梗阻会导致婴儿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量需根据婴儿体重、脱水程度调整,同时监测尿量和电解质水平。严重脱水时可补充血浆或白蛋白制剂。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繁殖。西甲硅油乳剂能缓解腹胀,促进气体排出。对于痉挛性肠梗阻,可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灌肠治疗

对于胎粪性肠梗阻或部分性肠梗阻,可采用温生理盐水灌肠软化粪便,促进肠道通畅。灌肠时需控制灌入量和压力,避免肠穿孔。先天性巨结肠引起的梗阻可采用回流灌肠法,使用稀释的泛影葡胺溶液帮助显影和疏通。

5、手术治疗

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或出现肠坏死时需急诊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造瘘术等。手术需根据梗阻部位和病因选择合适方式,术后需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逐步恢复肠内营养。

婴儿肠梗阻治疗后需循序渐进恢复喂养,从少量糖水开始,逐渐过渡到稀释配方奶。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精神状态、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日常需注意喂养卫生,避免过度喂养,发现异常哭闹、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