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血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吐血可能由吞咽母血、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消化道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干预。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可能吞咽母体血液或羊水中的血性成分,经胃酸作用后吐出咖啡渣样物质。该情况无须特殊治疗,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家长需观察呕吐频率及精神状态,若持续出血或伴随皮肤瘀斑需排查凝血问题。
过度喂养、奶速过快或拍嗝不充分可能导致胃内压升高引发吐血。表现为呕吐物混有少量鲜红色血丝。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喂奶后竖抱拍背15分钟,使用防胀气奶瓶。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时,胃酸反流可损伤食管黏膜导致呕血。常伴有吐奶频繁、哭闹拒食。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保护黏膜,或西甲硅油乳剂减少胃内泡沫。喂养后保持30度斜坡卧位有助于缓解症状。
食管闭锁、幽门肥厚等先天畸形会引起喷射性呕吐伴血性物。需通过消化道造影确诊,多数需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或肠吻合术等手术治疗。术前需禁食并静脉补充营养,术后按需使用头孢呋辛酯颗粒预防感染。
维生素K缺乏或血友病等疾病会导致消化道黏膜广泛渗血。典型表现为呕血伴黑便、皮下瘀斑。需紧急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均需常规肌注维生素K1预防出血。
家长发现新生儿吐血时应立即清洁口腔防止误吸,记录呕吐物性状和频次。就医时需提供分娩方式、喂养史、家族出血病史等信息。日常喂养需控制奶量和温度,避免剧烈摇晃婴儿。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补充足量维生素K。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若出现嗜睡、皮肤苍白等休克表现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