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的肝有哪些症状

肝硬化的症状主要有食欲减退、乏力、腹胀、黄疸、肝掌等。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由长期肝损伤导致肝组织纤维化、结构异常引起。
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可能与肝功能减退影响消化酶分泌、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淤血有关。伴随恶心、厌油腻食物等症状,严重时体重减轻。需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高脂饮食。若由病毒性肝炎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
肝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蛋白质合成减少,患者易感疲倦,活动后加重。部分患者伴肌肉萎缩、低热等表现。建议适当卧床休息,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过度劳累。若因酒精性肝病导致,需严格戒酒并配合水飞蓟素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保肝治疗。
门静脉高压引发腹水及胃肠蠕动减弱是主要诱因,表现为腹部膨隆、叩诊浊音,可能伴随下肢水肿。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不超过1000毫升。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可缓解症状,但须监测电解质。顽固性腹水需行腹腔穿刺引流。
肝细胞坏死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胆汁淤积可能引发皮肤瘙痒。需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胆汁淤积型肝硬化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改善症状。
手掌大小鱼际处出现片状充血红斑,与雌激素灭活减少有关,可能伴随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此为肝硬化特征性表现,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但需警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建议定期胃镜检查,必要时行套扎术预防出血。
肝硬化患者需终身随访管理,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2-1.5克/千克体重,选择植物蛋白为主。避免腌制、霉变食物,禁食生冷刺身。每周进行5次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监测体重及腹围变化。出现呕血、意识模糊等需立即急诊处理。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