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是什么病引起的呢

关键词: #肌腱炎
关键词: #肌腱炎
肌腱炎通常由肌腱过度使用、外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肌腱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肌腱过度使用是肌腱炎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运动员、体力劳动者或长期重复某一动作的人群。过度使用会导致肌腱纤维微小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运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治疗以制动休息为主,可配合冷敷减轻肿胀,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肌腱直接受到外力撞击、切割或扭伤时可能发生急性肌腱炎。外伤会导致肌腱纤维断裂和局部出血,形成血肿并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剧痛、皮下淤血和关节活动障碍。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后期可热敷促进恢复,严重者需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酮洛芬凝胶等外用药物。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通过血液传播或局部伤口侵入肌腱组织,引发感染性肌腱炎。患者除局部红肿热痛外,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明确诊断需进行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严重感染可能需手术清创。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肌腱附着点,导致慢性肌腱炎。这类疾病引起的肌腱炎通常呈对称性分布,晨僵明显,伴随关节畸形。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免疫抑制剂,配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影响肌腱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修复能力,增加肌腱炎发生概率。糖尿病患者肌腱炎常表现为顽固性疼痛和愈合延迟,痛风患者则可能伴随尿酸结晶沉积。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如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非布司他片等药物,同时加强肌腱保护措施。
肌腱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运动前充分热身,工作时保持正确姿势,使用护具分担肌腱负荷。饮食上可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肌腱修复,如适量食用鸡蛋、鱼肉、西蓝花等。急性期过后可进行适度拉伸和力量训练,但需循序渐进。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系统性疾病,避免发展为慢性肌腱病变或肌腱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