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包括细胞异常增殖、侵袭性生长、转移能力、组织破坏及复发倾向。恶性肿瘤通常由基因突变、环境致癌物、慢性炎症、免疫缺陷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可表现为肿块形成、疼痛、体重下降、功能障碍及恶病质等症状。
恶性肿瘤细胞失去正常生长调控机制,呈现无序增殖状态。这类细胞常伴有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病理检查可见核分裂象增多、核质比例失调等异型性表现。例如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可促进细胞过度增殖,需通过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等靶向药物干预。
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破坏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扩散。这种侵袭行为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相关,临床可见病灶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宫颈癌患者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需结合顺铂注射液联合放疗控制局部浸润。
恶性肿瘤细胞可经淋巴道、血道或种植方式转移至远端器官。转移过程涉及循环肿瘤细胞存活、血管新生等机制。肺癌常见骨转移引发病理性骨折,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影像学检查对评估转移灶具有重要价值。
肿瘤通过机械压迫、营养掠夺及分泌毒性物质导致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肝癌可造成肝实质广泛坏死,表现为黄疸、腹水,需采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等抗血管生成药物。组织学检查可见正常腺泡结构被肿瘤细胞取代。
残留的肿瘤干细胞或微转移灶可能导致治疗后复发。复发风险与病理分级、分子分型相关。结直肠癌术后可使用卡培他滨片进行辅助化疗降低复发率。定期随访结合肿瘤标志物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
恶性肿瘤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鱼类、西蓝花等,避免高脂高糖食物。根据体力状况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治疗期间注意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出现新发疼痛、消瘦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家属应参与全程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