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能引起肝功能不正常吗

脂肪肝能引起肝功能不正常。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严重时还可伴随胆红素升高等情况。脂肪肝通常由肥胖、长期饮酒、代谢综合征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
轻度脂肪肝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此时肝脏虽有脂肪沉积,但肝细胞损伤较轻,转氨酶水平通常在正常范围内。这类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等方式,肝功能往往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上应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同时避免饮酒。
中重度脂肪肝患者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这种情况下肝脏炎症反应较为明显,肝细胞受到持续损伤。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纤维化。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同时必须严格戒酒。
长期未控制的脂肪肝可能导致肝功能持续恶化,出现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更严重的指标异常。这种情况提示肝脏代偿功能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已发展为肝硬化。此时除了保肝治疗外,还需针对并发症进行干预,如腹水患者需要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进行利尿治疗。
建议脂肪肝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脏超声和血液检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