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性胃糜烂

门静脉高压性胃糜烂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治疗需结合门静脉高压控制与胃黏膜保护,主要包括限制钠盐摄入、使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等。严重出血时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
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4克有助于减轻水钠潴留,降低门静脉压力。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可选用新鲜蔬菜、低钠调味品替代。长期严格限钠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需定期监测血钠水平。
常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卡维地洛片,通过减少心输出量和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严重哮喘或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能有效抑制胃酸,促进糜烂黏膜修复。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可作为替代选择。长期使用需警惕骨质疏松、肠道菌群失调等风险。
活动性出血时需急诊胃镜检查,可采用氩离子凝固术、钛夹止血等内镜下治疗。术后禁食24-48小时,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内镜治疗可能存在穿孔、再出血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对于反复出血患者,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或远端脾肾分流术。术前需评估肝功能储备,Child-PughC级患者手术风险极高。术后可能出现肝性脑病、分流道狭窄等并发症。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每日监测体重及腹围变化,出现黑便、呕血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进行胃镜复查,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需同步进行套扎治疗。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胃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