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

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肌肉疼痛、肌无力、尿色异常、全身不适以及肾功能损害。
横纹肌溶解患者常出现局部或全身性肌肉疼痛,疼痛程度从轻度酸痛到剧烈难忍不等,可能与肌肉细胞破坏后内容物释放刺激神经末梢有关。典型表现为运动后突发双侧大腿、腰部或肩部肌肉压痛,触摸或活动时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肌肉肿胀或僵硬感,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活动。疼痛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若合并感染或严重代谢紊乱可能延长病程。
肌无力是横纹肌溶解的常见体征,多与肌细胞坏死导致的肌纤维功能丧失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抬臂困难、蹲起费力或步态不稳,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肌无力程度与肌酸激酶升高水平相关,但需注意与神经系统疾病鉴别。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肌肉震颤或痉挛现象,尤其在电解质紊乱时更为明显。
特征性表现为酱油色或茶色尿,由肌肉坏死释放的肌红蛋白经肾脏排泄所致。尿色变化通常在肌肉损伤后12-24小时出现,早期可能被误认为血尿。尿常规检查可见潜血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这是与真性血尿的重要鉴别点。尿量减少或尿闭提示可能已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需紧急医疗干预。
患者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源于肌肉坏死产物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多在38℃左右,严重代谢紊乱时可出现高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动过速、血压波动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这些症状易与普通感冒或胃肠炎混淆,需结合其他特征性表现综合判断。
约三分之一患者会发展为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机制包括肌红蛋白管型阻塞肾小管、自由基损伤及肾脏缺血等。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尿比重降低或微量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少尿、无尿及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程度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需通过静脉补液、碱化尿液等措施积极防治。
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充分补液,避免摄入酒精及可能损伤肌肉的药物。建议卧床休息直至症状缓解,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以促进肌红蛋白排泄。若尿量持续减少或出现意识改变,须紧急就医进行血液净化等专业治疗。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定期监测肌酸激酶及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