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肝损伤指什么病

关键词: #肝损伤
关键词: #肝损伤
化学性肝损伤是指由外源性化学物质(如药物、酒精、工业毒物等)引起的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属于中毒性肝病的范畴。常见诱因包括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酒精滥用、有机溶剂接触等,临床可表现为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进展为肝衰竭。
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的化学性肝损伤类型,主要由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等引起。对乙酰氨基酚片、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肝毒性中间产物,导致肝细胞坏死。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长期未干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遵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直接损伤肝细胞膜,引发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早期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进展期为酒精性肝炎,终末期可形成酒精性肝硬化。戒酒是根本治疗措施,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美他多辛片改善酒精代谢,严重者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抗炎保肝。
四氯化碳、黄磷等工业化学品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进入肝脏,干扰细胞膜脂质代谢,诱发氧化应激反应。接触者可能出现急性肝坏死,伴随凝血功能障碍和意识改变。职业暴露需立即脱离污染环境,急诊处理包括血液净化治疗,后期可联用水飞蓟宾胶囊促进肝细胞修复。
砷、汞等重金属蓄积在肝脏时会与巯基酶结合,抑制线粒体功能。慢性中毒表现为肝纤维化伴皮肤角化,急性中毒可出现肝性脑病。确诊需检测血尿重金属浓度,治疗采用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驱汞,辅以硫普罗宁肠溶片抗氧化治疗。
误食毒蕈(如鹅膏菌)所含的鹅膏毒肽会不可逆抑制RNA聚合酶,导致肝细胞凋亡。潜伏期6-24小时后出现剧烈腹痛、血便,48小时内可发生急性肝衰竭。急救需洗胃导泻,早期使用青霉素G钠注射液竞争性阻断毒素吸收,必要时行肝移植。
预防化学性肝损伤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酒精滥用,职业接触毒物时做好防护。出现不明原因乏力、尿黄等症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确诊后需立即停止接触致病物质,轻型病例通过休息和护肝治疗多可恢复,重型病例需在专科医院进行血浆置换或人工肝支持治疗。日常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摄入,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