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多严重需要换血治疗

关键词: #黄疸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或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时需考虑换血治疗。黄疸程度评估需结合日龄、胎龄及高危因素综合判断,主要干预阈值参考{光疗标准}、{换血标准}、{动态监测}、{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等指标。
血清总胆红素达到光疗阈值时应立即干预。足月儿出生24小时内超过102μmol/L,48小时内超过153μmol/L,72小时内超过204μmol/L需光疗。早产儿根据胎龄调整标准,胎龄35周以上参照足月儿标准,28-34周需降低阈值30-50μmol/L。光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继续升高,避免进展至换血程度。
换血适用于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或每小时上升速度超过8.5μmol/L的情况。早产儿或合并缺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高危因素时,换血阈值需下调至256-307μmol/L。换血能快速清除游离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发生,操作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
出生后6小时开始每4-6小时监测经皮胆红素,血清值接近光疗阈值时缩短至2-4小时监测。胆红素曲线接近或超过第95百分位时提示高风险,需提前干预。监测应持续至胆红素水平稳定下降,早产儿监测周期需延长至出生后10-14天。
溶血性疾病、头颅血肿、G6PD缺乏症等患儿换血阈值降低20%。合并败血症、窒息、低体温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胆红素更易引发神经毒性。母乳喂养不足导致脱水会加重黄疸,这类患儿需提前建立静脉补液通道。
出现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无力等胆红素脑病先兆时,无论胆红素数值均需紧急换血。角弓反张、高热、惊厥提示已发生核黄疸,需联合血液净化和脑保护治疗。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比单纯数值监测更具预警价值。
母乳喂养者需保证每日8-12次有效哺乳,促进胆红素经肠道排泄。光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及钙剂,遮光眼罩需每2小时调整位置。出院后每周复查胆红素至完全正常,定期评估神经系统发育。居家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是否向手足心蔓延,发现异常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