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宝宝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属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需通过手术矫正心脏畸形并配合靶向药物治疗。主要干预措施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如波生坦片、安立生坦片)、氧疗、利尿剂控制心衰、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肺血流增加或肺静脉回流受阻,长期高压使肺血管重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易引发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梗阻性病变。患儿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多汗、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出现紫绀和心力衰竭。
手术矫治需根据具体心脏畸形选择方案,常见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结扎术等,一般在1岁内完成可显著改善预后。术后仍需监测肺动脉压力,部分患儿需长期服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或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剧烈哭闹增加心脏负荷,按计划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肺血管阻力变化。
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尿量、体重及呼吸频率,发现嗜睡、拒食、下肢水肿等心衰征兆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可提供适量热量并减少胃肠负担,辅食添加需遵循由少到多原则。避免前往高原地区或密闭公共场所,接触呼吸道感染者需佩戴口罩。康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禁止高强度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