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分几种类型

心肌缺血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四种类型。
稳定型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疼痛可向左肩及左臂放射,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缓解。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必要时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改善血流。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是主要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为静息状态下突发胸痛,疼痛程度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需立即就医,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以及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更严重的表现形式,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伴大汗淋漓,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而非抬高。需紧急住院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替格瑞洛片、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等抗血小板药物,严重者需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是否需血运重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最危重类型,因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透壁性心肌坏死。典型症状为持续不缓解的剧烈胸痛,心电图显示特征性ST段弓背向上抬高。必须立即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或优先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
心肌缺血患者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作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有氧运动,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延误最佳救治时机。不同类型心肌缺血的预后差异较大,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对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