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的分型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髌骨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和损伤机制可分为横形骨折、纵形骨折、粉碎性骨折、撕脱性骨折和骨软骨骨折五种类型。
横形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股四头肌剧烈收缩导致,骨折线呈水平方向将髌骨分为上下两部分。患者常表现为膝关节肿胀、伸膝功能障碍,髌骨前方可触及明显凹陷。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移位程度。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可采用长腿石膏固定4-6周;移位超过3毫米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张力带钢丝或髌骨爪固定。
纵形骨折多因侧方暴力作用所致,骨折线沿髌骨长轴方向延伸。临床表现以局部压痛和膝关节活动受限为主,部分患者可伴发骨擦感。CT扫描有助于评估骨折线走向。稳定性纵形骨折可保守治疗,不稳定骨折或涉及关节面者需手术固定,术中需特别注意恢复关节面平整度。
粉碎性骨折常由高能量创伤引起,髌骨碎裂成三块以上骨块,多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查体可见膝关节明显畸形和骨擦音,X线显示星状或爆裂状骨折线。治疗需根据骨折块大小选择内固定方案,严重粉碎骨折可能需部分髌骨切除,术后需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预防关节僵硬。
撕脱性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因髌韧带或股四头肌腱牵拉导致髌骨下极或上极骨块分离。典型表现为突发的膝前剧痛和伸膝无力,MRI可显示韧带附着点情况。小骨块移位可保守治疗,大骨块移位需手术修复韧带止点,术后需限制剧烈运动3个月。
骨软骨骨折多发生于青少年运动损伤,髌骨关节面软骨连带部分骨质剥脱。患者主诉膝关节交锁和摩擦感,关节镜检是确诊金标准。小面积损伤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大面积损伤需行软骨移植或微骨折术,术后需配合生物力学矫正训练。
髌骨骨折康复期应遵循渐进式负重原则,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6周后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饮食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关节僵硬或疼痛加重需及时复诊。康复期间避免跑跳等冲击性运动,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