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有肺吸虫吗

大闸蟹可能携带肺吸虫,但经过高温烹饪后通常可以避免感染风险。肺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淡水蟹类、蝲蛄等生物体内,人类可能因生食或半生食受污染的水产品而感染。
肺吸虫的幼虫常存在于大闸蟹的腮、肌肉等部位,若未彻底加热,可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感染后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部病变或异位寄生。但肺吸虫对高温敏感,100℃持续加热5分钟以上即可杀灭。正规渠道销售的大闸蟹通常经过检疫,且家庭烹饪多采用蒸煮等高温方式,实际感染概率较低。
个别情况下,若食用醉蟹、腌蟹等未充分加热的制品,或处理活蟹时接触带虫体液,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部分地区的野生蟹类因生长环境水质问题,携带寄生虫概率相对较高。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后症状可能更显著。
建议购买正规养殖的大闸蟹,烹饪时确保中心温度达到100℃并保持足够时间,避免使用生腌、醉制等低温加工方式。处理活蟹时佩戴手套,刀具砧板需生熟分开。食用后若出现持续发热、咳铁锈色痰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寄生虫检测。日常饮食中注意将水产与其他食材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