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为啥还能走路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髌骨骨折后能否走路取决于骨折类型和损伤程度。不完全骨折或裂纹骨折时,部分患者可能保留行走能力;完全骨折或伴有韧带损伤时通常无法正常行走。
髌骨作为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伸膝动作中起到杠杆作用。当发生线性骨折或边缘骨折时,髌骨整体结构仍保持相对完整,周围肌腱和韧带可提供代偿性支撑。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感受到膝关节不稳或轻度疼痛,但仍能完成短距离行走。部分患者会不自觉地通过改变步态来减轻患侧负重,表现为跛行或小步快走。这类骨折往往需要通过X线或CT检查才能明确诊断,临床体检可能仅表现为局部压痛和轻度肿胀。
当髌骨发生粉碎性骨折或横断骨折时,膝关节伸膝装置会遭受破坏。此时股四头肌收缩产生的力量无法有效传导至胫骨,表现为膝关节无法主动伸直,临床称为伸膝障碍。这类患者通常无法完成单腿支撑动作,强行行走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加重。若同时伴有内外侧支持带撕裂,膝关节会出现明显不稳定感,甚至可能因突发脱位而跌倒。此类情况往往需要急诊处理,包括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
髌骨骨折后无论能否行走,都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医生会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康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维持肌肉力量。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以减少患肢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