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湿疹瘙痒、溃疡不敛等症状。石膏可分为生石膏与煅石膏,生石膏偏重清热泻火,煅石膏偏重收敛生肌。
生石膏性大寒,归肺、胃经,能清解气分实热。适用于外感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口渴烦躁、大汗淋漓等症状,常与知母、甘草配伍使用,如白虎汤。对于胃火亢盛导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配伍升麻、黄连等药物。
石膏能清泄肺胃炽热,缓解热邪伤津导致的口渴咽干、心烦气躁。对于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多饮多尿,可在医生指导下配伍天花粉、麦冬等滋阴药物。外感温病初起阶段出现烦渴时,常与金银花、连翘同用。
煅石膏经炮制后寒性减弱,具有收湿敛疮作用。可直接外用于湿疹渗液、皮肤溃疡久不愈合等情况,常与黄柏、青黛等研末调敷。对于烧伤创面渗出较多者,可配伍炉甘石、冰片制成散剂外用。
石膏能清泄肺热,改善肺热壅盛引起的咳嗽气喘、痰黄黏稠。临床常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疾病。需注意风寒咳嗽或肺虚久咳者不宜使用。
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可补充钙、硫等矿物质元素。对于高热脱水或腹泻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在补液治疗基础上可配合使用含石膏的复方制剂。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使用石膏需严格遵医嘱,内服生石膏常用量为15-60克,宜打碎先煎。脾胃虚寒者忌用生石膏,孕妇慎用。外用时需清洁创面后再敷药,出现过敏应立即停用。日常可搭配绿豆、梨子等清热食物,避免辛辣燥热饮食。若需长期使用,应定期监测血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