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介绍

踝关节骨折是指踝部骨骼因外力作用发生断裂的损伤,常见于扭伤、坠落或直接撞击等情况,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构成,三者通过韧带连接形成稳定的力学结构。骨折可能涉及单踝、双踝或三踝,其中外踝骨折最为常见。骨折线可表现为横行、斜行或粉碎性,严重时可合并距骨脱位。
旋后外旋型损伤占踝关节骨折的多数,多因足部固定时小腿内旋导致。旋前外展型损伤常见于高处坠落,垂直压缩型则多由轴向暴力引起。运动损伤中篮球、足球等急停变向动作易诱发骨折。
Danis-Weber分型根据腓骨骨折线与下胫腓联合的关系分为A、B、C三型。Lauge-Hansen分型则结合损伤机制分为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等四类。三踝骨折属于复杂骨折,常需手术治疗。
X线检查需拍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片,必要时加拍应力位片。CT扫描能清晰显示关节面塌陷情况,MRI适用于评估韧带损伤。体格检查需特别注意压痛部位、畸形程度及神经血管状况。
无移位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4-6周。移位明显的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接骨板螺钉系统。术后早期开始非负重功能锻炼,6周后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陈旧性骨折可能需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骨折康复期应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恢复期使用护踝保护关节,逐步进行平衡训练和肌力锻炼。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