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缺血性心肌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反复发作、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负荷过重等原因引起。缺血性心肌病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血运重建手术等方式干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因,长期脂质沉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活动后气促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结合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
短暂性心肌缺血多次累积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缺血性心肌病。典型表现为心绞痛反复发作,可能伴随心律失常。治疗包括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尼可地尔片改善心肌灌注,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后负荷,加速冠状动脉硬化进程。患者常有头晕、心悸等症状,可能合并左心室肥厚。需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血压变化。
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会加重心肌缺血,血糖控制不佳者风险更高。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多尿,可能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治疗需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达格列净片控制血糖,配合胰岛素注射和定期眼底检查。
长期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会增加心脏做功需求,导致心肌相对缺血。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易疲劳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补充琥珀酸亚铁片、甲巯咪唑片,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食用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或呼吸困难加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