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什么原理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0次浏览

关键词: #心脏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破坏异常心脏电信号通路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流在导管尖端与心肌接触时产生的可控热效应。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带有电极的导管经血管送入心脏特定部位,通过影像引导定位异常电活动区域。导管尖端释放的射频电流频率范围在300-750千赫兹,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至50-60摄氏度,导致心肌细胞蛋白质变性并形成微小瘢痕。这种精准的热损伤能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同时避免对周围正常心肌的广泛破坏。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需配合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实时监测心脏电活动,确保消融靶点的准确性。对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简单心律失常,单次手术成功率可达90%以上。

术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饮食宜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控制钠盐摄入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建议术后1周内每日监测心率,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高温环境。出现心悸加重或伤口红肿渗液应及时复诊,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和定期心电图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