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的临床表现

干槽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剧烈疼痛、口腔异味、拔牙窝空虚、淋巴结肿大以及放射痛。干槽症是拔牙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拔牙后2-3天,主要表现为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或溶解,导致骨面暴露并引发感染。
干槽症最典型的症状是拔牙窝区域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可能向耳部、颞部或颈部放射。疼痛通常在拔牙后2-3天开始,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更长时间。疼痛程度往往超过普通拔牙后的不适感,且常规止痛药效果有限。患者可能伴有头痛或面部不适感,影响正常进食和睡眠。
患者口腔内可能出现明显的腐败性异味,这是由于拔牙窝内坏死组织和细菌分解产生的气味。异味通常难以通过刷牙或漱口消除,可能伴有口苦或金属味。部分患者会感觉唾液分泌增多或出现异常味道,严重时可能影响社交活动。
检查可见拔牙窝内血凝块部分或完全缺失,暴露出灰白色的骨壁。窝内可能残留食物残渣或坏死组织,触碰时容易出血。与正常愈合的拔牙窝相比,干槽症的拔牙窝缺乏肉芽组织填充,呈现空洞状态。部分病例可见周围牙龈红肿或轻微溃烂。
部分患者会出现同侧下颌下淋巴结或颈淋巴结肿大,触诊可能有压痛。淋巴结肿大程度通常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伴有低热或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多在治疗后逐渐消退,若持续肿大需排除其他感染因素。
疼痛可能向耳部、太阳穴或颈部放射,形成牵涉痛。放射痛可能被误认为是耳部疾病或偏头痛,但疼痛源始终位于拔牙窝区域。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可能间歇性加重,尤其在进食或说话时明显。放射范围与受累神经分布区域相关。
出现干槽症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口腔医生进行专业清创和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水轻柔漱口。避免用患侧咀嚼食物,选择软质或流质饮食。禁止吸烟和饮酒,避免使用吸管以防止负压影响创面愈合。按医嘱定期复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二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