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脱臼复位后肿了怎么办

膝关节脱臼复位后肿胀可通过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膝关节脱臼复位后肿胀通常由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血管破裂、关节囊损伤、韧带撕裂等原因引起。
膝关节脱臼复位后48小时内可采用冰敷减轻肿胀。冰敷能够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组织液渗出,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每次冰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包裹防止冻伤。冰敷期间需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如出现苍白或麻木感应立即停止。
使用弹性绷带对膝关节进行适度加压包扎有助于控制肿胀。包扎时应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压力均匀适中,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后需定期检查足趾血运情况,如出现皮肤发紫、麻木等缺血表现需立即松解。加压包扎可维持3-5天,期间可配合冰敷交替进行。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平卧时可用枕头垫高下肢,坐位时可将腿放置在脚凳上。抬高时间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每天重复多次。抬高期间可配合踝泵运动,通过主动收缩小腿肌肉促进淋巴回流。夜间睡眠时也应保持患肢抬高姿势。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和疼痛。严重肿胀可短期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缓解症状。用药期间需注意胃肠道反应,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药物使用不应超过1周,如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复诊。
肿胀减轻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早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中期增加膝关节被动活动度练习,后期逐步过渡到负重训练。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和肿胀加重为度。康复期间可配合超声波、电刺激等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完全恢复通常需要6-8周,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
膝关节脱臼复位后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护理,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肿胀期间避免热敷、按摩和过早负重,防止二次损伤。饮食上可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控制钠盐摄入减轻水肿。康复期间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影响血液循环。如肿胀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温度升高、剧烈疼痛等感染征象,需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