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堵有什么危害

肠梗阻可能导致肠壁缺血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肠梗阻的危害主要有肠穿孔、水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持续肠梗阻会使肠腔内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肠壁承受极限时可能发生肠穿孔。肠穿孔后肠内容物进入腹腔会引起剧烈腹痛和腹膜炎体征,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部位。常见于绞窄性肠梗阻或肿瘤性梗阻晚期,临床可见板状腹、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
肠梗阻导致消化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引发频繁呕吐造成体液丢失。严重脱水可表现为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实验室检查可见低钾血症、低氯血症等。需通过静脉补液纠正失衡,同时留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肠梗阻后肠道菌群易位可能诱发腹腔脓肿或败血症。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血培养可检出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需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行腹腔引流术。
肠屏障功能受损后内毒素入血,触发全身炎症级联反应。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异常等表现,严重者可进展为脓毒血症。监测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异常、降钙素原升高等,需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和抗炎治疗。
晚期肠梗阻可能引发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功能受损,血肌酐升高反映肾功能障碍,需转入ICU进行血液净化等器官支持治疗。病死率随受累器官数量增加而显著上升。
肠梗阻患者应严格禁食并保持半卧位,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能量需求。日常需警惕腹痛腹胀症状变化,术后恢复期应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进食糯米等不易消化食物。建议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肠道通畅情况,出现呕吐、排便异常等症状时需及时返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