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扭伤临床症状包括哪些方面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踝部扭伤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关节活动受限、关节不稳以及局部压痛。踝部扭伤通常由韧带损伤引起,可能伴随关节功能障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损伤程度。
踝关节外侧或内侧出现明显疼痛,损伤后数分钟内即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在负重或活动时加剧,可能伴随灼热感。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轻度扭伤肿胀局限,重度扭伤可蔓延至足背。急性期建议采用RICE原则处理,即休息制动、冰敷消肿、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损伤后24-48小时可能出现皮下出血形成的淤斑,常见于外踝或内踝周围。淤血颜色从紫红色逐渐变为青黄色,最终消退。淤血范围与韧带撕裂程度相关,严重者淤血可扩散至足跟。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外用药物帮助活血化瘀。
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活动度明显减小,严重者无法完成单腿站立。由于疼痛和肿胀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可能伴随关节僵硬感。损伤初期应避免强行活动,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等康复训练改善活动度。
患者常主诉踝关节有松动感"或"打软腿",行走时易反复扭伤。这种不稳感多由韧带松弛或部分断裂导致,严重者可能出现关节半脱位。需通过前抽屉试验等专业检查评估韧带完整性,必要时使用踝关节支具固定。
按压外踝前下方或内踝后下方时出现锐痛,压痛点多位于损伤韧带附着处。压痛程度可反映组织损伤情况,伴随韧带完全断裂时可触及凹陷。检查时应与对侧健康踝关节对比,避免过度按压加重损伤。
踝部扭伤后应避免早期热敷和按摩,48小时内禁止使用活血药物。恢复期可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逐步增加踝周肌肉力量。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提供支撑,运动前充分热身激活踝关节稳定性。若肿胀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不缓解,或出现明显关节畸形,需及时至骨科就诊排除骨折可能。日常注意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肿,适当补充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