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衰竭意味着什么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衰竭意味着心脏泵血功能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通常由心肌损伤、高血压、冠心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心脏衰竭可分为急性与慢性,需通过药物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及必要时手术干预进行管理。
心脏衰竭可能与心肌梗死、长期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收缩功能下降;高血压增加心脏后负荷,引发心室肥厚;瓣膜病变则影响血液正常流动。部分患者还因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发展至心功能失代偿。
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进展期出现端坐呼吸、下肢凹陷性水肿。右心衰竭可见颈静脉怒张、肝淤血;左心衰竭以肺淤血为主,伴随咳嗽、粉红色泡沫痰。终末期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需结合NT-proBNP血液检测、超声心动图评估射血分数,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胸部X线可显示肺淤血,冠脉造影明确缺血性病因。6分钟步行试验用于量化运动耐量,心脏核磁共振有助于鉴别心肌病变类型。
常用药物包括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改善预后,呋塞米片缓解水肿,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螺内酯片抗纤维化,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需根据分型选择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或利尿剂组合,严禁自行调整剂量。
限制每日钠摄入低于3克,监测体重波动。有氧训练如步行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剧烈运动。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染,戒烟并控制饮酒。严重病例可能需植入CRT起搏器或心脏移植,终末期患者需考虑姑息治疗。
心脏衰竭患者应定期复查心功能指标,记录每日症状变化。饮食以低脂高纤维为主,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家属需学习急救措施,警惕急性加重时出现意识模糊、冷汗等表现,立即联系急救服务。长期规范治疗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