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怎么辨别内痔外痔和外痔

痔疮辨别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主要通过发病位置和症状差异区分。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和脱出;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常见肛门肿物、疼痛或瘙痒;混合痔则兼具两者特征。
内痔发生在直肠下端黏膜下静脉丛,因齿状线以上区域缺乏痛觉神经,早期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出血,血液呈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痔核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动复位或持续脱垂。肛门指检可能触及柔软包块,肛门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隆起。常见诱因包括长期便秘、妊娠腹压增高等。轻度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缓解,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或地奥司明片等药物。
外痔发生于肛管皮下静脉丛,因齿状线以下分布丰富体神经,主要表现为肛门边缘质地较硬的肿物,伴局部疼痛、灼热感或瘙痒。血栓性外痔可见紫黑色结节,触痛明显;炎性外痔伴有皮肤红肿;结缔组织性外痔多为皮赘样增生。久坐、辛辣饮食或腹泻常诱发症状。急性期可采用温水坐浴缓解,合并感染时需配合医生使用普济痔疮栓、化痔栓或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混合痔指内痔和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跨越齿状线形成的痔病类型,兼具内痔出血和外痔疼痛的双重特征。典型表现为便后肿物脱出伴肛门坠胀感,严重者可发生嵌顿坏死。诊断需结合肛门视诊、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状线上下连通性痔核。此类患者应避免久蹲用力排便,急性发作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太宁栓、痔疮止血颗粒等药物,必要时考虑手术干预。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增加全谷物、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肛门,穿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若出现持续出血、痔核无法回纳或剧烈疼痛,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通过肛门镜等检查明确痔疮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