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瓣膜病常见类型

心瓣膜病常见类型主要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三尖瓣病变。心瓣膜病可能与风湿热、退行性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或心肌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胸痛、乏力或晕厥等症状。
二尖瓣狭窄通常由风湿热引起,可能导致左心房血液回流受阻,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度狭窄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和利尿剂缓解症状,中重度狭窄可能需要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地高辛片和华法林钠片。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二尖瓣脱垂、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心肌梗死有关,导致左心室血液反流至左心房。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疲乏或心悸。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减轻后负荷,严重者需行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和螺内酯片。
主动脉瓣狭窄常见于老年退行性变或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可导致左心室射血受阻。典型症状包括心绞痛、晕厥和心力衰竭。轻度狭窄需定期随访,中重度狭窄可能需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托拉塞米片。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能由主动脉根部扩张、感染性心内膜炎或马方综合征引起,导致舒张期血液反流。患者可能出现心悸、颈部动脉搏动感或左心衰竭。治疗包括控制高血压,严重者需主动脉瓣置换术。常用药物有依那普利片、比索洛尔片和氢氯噻嗪片。
三尖瓣病变多为功能性关闭不全,常继发于右心室扩大或肺动脉高压,也可能由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创伤导致。患者可能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或下肢水肿。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严重者需三尖瓣修复术。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和地高辛片。
心瓣膜病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加重心脏负荷。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水肿或胸痛时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