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急性脂肪肝如何护理

孕期急性脂肪肝需立即就医并严格遵医嘱治疗,护理重点包括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调整饮食结构及预防并发症。
孕期急性脂肪肝属于产科急症,一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需立即住院治疗。医生可能采取终止妊娠、保肝治疗等措施,护理人员应配合完成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患者需绝对卧床以减少能量消耗,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协助翻身预防压疮。护理时注意观察有无意识模糊、出血倾向等肝性脑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表现,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初期需禁食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5克以下,优先选择植物蛋白,避免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
每小时监测血压、心率,每4小时测量体温,每日称体重并记录腹围变化。特别注意皮肤巩膜黄染程度、尿色及尿量变化,定期复查血氨、转氨酶等指标,警惕多器官功能衰竭。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双下肢穿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必要时按医嘱注射低分子肝素。产后需持续监测肝功能直至完全恢复。
患者出院后应继续低脂饮食,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每月复查肝功能及超声。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出现食欲减退或皮肤瘙痒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家属需学习识别病情加重的表现,如行为异常、呕血等,并准备好随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