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溃烂怎么治疗

食道溃烂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食道溃烂可能与胃酸反流、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反酸等症状。
食道溃烂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对食道黏膜的刺激。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联合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可覆盖创面促进愈合。用药期间需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过烫、坚硬食物刺激溃烂面。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进食后保持直立姿势1-2小时防止反流。戒烟戒酒,咖啡、浓茶等可能加重黏膜损伤的饮品需严格限制。合并反酸者可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
对于严重出血或狭窄的食道溃烂,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夹封闭、氩离子凝固术等治疗。内镜能直观评估溃烂范围,同时取活检排除恶性病变。术后需短期禁食并逐步恢复饮食,配合抑酸药物促进创面修复。反复内镜复查可监测治疗效果。
顽固性食道溃烂或合并穿孔、严重狭窄时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如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或食道扩张术改善狭窄。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术后需长期随访和生活方式管理。多数患者通过药物和内镜治疗可获得缓解,手术仅作为最后选择。
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溃烂需长期控制反流,避免穿紧身衣、弯腰劳作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药物性食道炎需停用相关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因素导致的溃烂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
食道溃烂患者日常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加重症状。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愈合期可逐步尝试煮软的蔬菜、蒸蛋等低纤维食物,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促进黏膜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压骤增,可选择散步、太极等温和活动。